法國作家莫泊桑曾說,「生活不可能像你想像得那麼好,但也不會像你想像得那麼糟。人的脆弱和堅強都超乎自己的想像。有時,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話就淚流滿面,有時,也發現自己咬著牙走了很長的路。」

我不會告訴你要不要念MBA,不會告訴你念MBA的附加價值有多少,不會也無法幫你決定要不要念。 但你會看到我學到什麼,放棄什麼,錯過什麼,又獲得什麼。

就像莫泊桑說的,「沒那麼糟。」

目前分類:黑暗MBA (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在申請MBA之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Soul-searching,所有申請者都必須好好的回顧過去、思考自己的定位以及職涯發展。Soul-searching是所以MBA申請者最重要的一個階段,因為經過清楚的思考與決策,才能發展其後的目標設定與essay撰寫。根據這個假設,你大概可以想像所有的MBA學生都是在經過清晰的思考,確認自己的目標後才進入MBA就讀。

答案是否定的。就在昨天我參加的TEC Program(將另文詳述),12位同學都迷惑的表達我不知道畢業後要做什麽? 想做consulting(諮詢公司)還是想在Industrial(產業端)發展?想做Investment banking(投資銀行)可是已經太晚?很多人其實內心都沒有一個定論。

其實在一開學,HEC的CMC(職涯中心)就跟所有同學做了soul-searching的活動,目的就是要讓每位MBA學生從自身原有的優勢與特質,清楚定位自己的未來發展。除了未來工作的發展性,很重要的還包含了對工作的要求與生活的平衡。根據職涯中心的經驗發現,許多畢業生都是在第二份工作才找到所謂的dream job。很多時候第一份工作是在妥協之後的產物,不管是對自己夢想的妥協或是對生活的妥協。許多MBA畢業生還是必須花相當程度時間來確定自己的未來發展。

CMC職涯中心在一開學就要我們做三個assessment(評估): Career Leader、MBTI、Career Anchor。每個評估都直指你的特質、專長與性向,這些評估會從你對於生活與事物的角度,判斷你適合哪種類型的工作。在做完三種評估後(他們不是測驗,因為沒有哪種類型有好壞之分),有些人會對於未來的工作方向有更清楚的認識;有些人則會覺得該測驗無法表達自己真正的傾向。就我自身而言,三種評估的結果都相當具代表性,但是對於連結到明確的工作內容與部門還是有些模糊。

petite cuisine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為什麼說職涯中心形同虛設? 請聽我娓娓道來。許多人詬病MBA的一點是,MBA像是一個職業介紹所而非教育機構。美國許多學校直接將職涯中心稱為Career Placement Center,所謂placement就是將學生放到公司裡。

畢竟每年超過xx萬人進MBA就讀,目標就是MBA後的工作內容與薪資起跳。帶著這樣的想像,原以為學校會提供很多實習與工作機會。但是我錯了。完全性的錯誤。

或許懷有這樣的期望來法國唸MBA是一種無知,記得還在申請之際詢問已經畢業的學長姐,各個要我不要對學校抱太大希望。原來,不是不要抱太大希望而是根本不要抱希望!

petite cuisine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看到我這麼久沒放文章,大家就知道MBA生活有多沒天沒日..

以下進入正題: 

從小在台灣長大的我,雖然習慣台灣方式的教學法,但是和外國朋友來往加上在挪威的交換學生經驗,自認為相當習慣所謂­”外國文化。來到法國才知道過去認識的外國文化多半來自主流媒體,絕大部分代表的是美國文化,因此來到法國我經歷了許多文化衝擊,接下來會一一跟各位介紹。

首先來談台灣教育制度中的"教授"角色,自從來到法國,我才知道教授在課堂上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

在台灣,不管是面對大班級或是人數極少的研討課,大多都是由老師主導課程內容,純粹講解知識內容。學生也極少問問題或是主動發言。當然,或許是因為學生大多低頭思故鄉(或是吃便當),老師的責任就變成在課堂上提供知識內容,至於接受不接受,等於是修行在個人。

petite cuisine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