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9月1日入學那天,學生會已經在宿舍準備過一次pizza party,但是128人還是沒辦法在一兩天之內認識。

9月第一到第二週是所謂的Orientation Week(迎新週),學校大頭的Welcome Speech(歡迎演說)、Ice-breaking相見歡遊戲、各部門功能與服務的介紹等等。第一天職涯中心(CMC:Career Management Center)除了介紹CMC的功能與服務,還帶我們做一個Ice-breaking的遊戲。

古典哲學認為「言語」是溝通的基礎,假使不能用「言語」傳遞訊息,人們之間該怎麼溝通呢?

從英國來的Kay要我們128人按照年齡(出生年月日)排成一排,前提是不能發出聲音。大家開始拿紙筆的拿紙筆,我則是一把抓住iPhone,打下自己的出生年月日。你就看到128個MBA學生比手畫腳地開始排隊,過了二十分鐘隊伍才亂哄哄(雖然不能發出聲音,但你可以感受到群眾的緊張)的排好。結果發現,班上最老的是1973年出生,最年輕的是1987年生(而且他已婚)。我1982年生站在圈圈中間,算是平均值,由此可見歐洲MBA平均年齡的確較美國學校來的高。

  

學校不用統計數字告訴你班上平均年齡多少,但是經由這樣的活動就能夠立即感受同學年齡與經驗的組合。

 

再來,Kay要我們開始和四周的人聊天,必須找到五樣共同點才能離開找下一個同學。有人可能和你有相同興趣,如:旅遊、運動等,或是喜歡吃相同食物。當你們找到五樣相同點後,再跟一個你從沒聊過天的同學搭訕,並且再找到五個共同點,但其中一點是要跟前一個相同的。透過這個遊戲,很快地可以了解那些同學是你從來沒想過有共同點的,也漸漸發現: 雖然我們國籍、性別、背景不同,卻也可以找出相當多共同點。我很喜歡這種建立在了解不同找到共同的活動,不過二十分鐘,這些與我交談過的人到後來在路上遇見都會親切的喊我名字。

 

  IMG_1060.JPG  

最後,我們被要求和坐同一排同學找到螢幕上16項東西: 一元美金、車鑰匙、捷運車票、法國麵包等等。大家卯足了勁東找西找,我發現美國同學特別熱情,他們總是毫不猶豫挺身說我去!! 

短短半小時的活動其實不但考驗了我們的機智、還有默契和對事物的理解。別忘了法國是個很精分的民族,法國麵包還在裁判的時候引起爭議。我們這群不懂法國文化的國際學生,以為只要外面硬裡面軟的就是法國麵包,誰知道Baguette一定要是棍子麵包,因此好幾隊都因此敗北(包括我們)

Wikipedia對棍子麵包的解釋

法式長棍麵包(法語:baguette,音標為 /baˈɡɛt/)是一種由特殊工藝製作的麵包。baguette的製作根據一條簡單的法國法律規定,是由未經發酵的面製作而成的。通常可以從baguette的長度、酥脆的外皮、以及用來使氣體在面中適膨脹而切割的紋路來辨別baguette,這些紋路最後構成了麵包的白色部分。Baguette的標準直徑大約為5-6厘米,但是麵包本身可以做得長達1米,其最小長度通常認為不能小於80厘米。一個典型的baguette重250克(8.8盎司

相見歡很快結束,到這時我對於CMC的觀感都相當正面,想不到到後來他們令全班同學都相當錯愕。相關故事我將會開闢【MBA揭密】系列來為各位細說從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ite cuisine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