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好多年前有個Pandora網站,只要輸入你喜歡的歌名,網站就會照你喜歡的曲風播放其他歌曲。
多次訓練(將播放出的歌曲標示喜歡或不喜歡)後,就可以有個自己專屬的電台。
後來當該網站僅限於美國地區播放且開始收費後,就沒有這樣貼心的網站了!
前幾天我發現另一個網站Musicovery,功能更多元化更貼近你的個人化
記得在好多年前有個Pandora網站,只要輸入你喜歡的歌名,網站就會照你喜歡的曲風播放其他歌曲。
多次訓練(將播放出的歌曲標示喜歡或不喜歡)後,就可以有個自己專屬的電台。
後來當該網站僅限於美國地區播放且開始收費後,就沒有這樣貼心的網站了!
前幾天我發現另一個網站Musicovery,功能更多元化更貼近你的個人化
昨天下午穿越國父紀念館要去搭車時,發現鬧烘烘的。原來是一部一部遊覽車不斷開進來,好幾團的陸客就在國父紀念館前照相留念。自從政府開放陸客觀光之後,原本台灣那麼人擠人的幾個觀光景點,現在可說是跟擠公車沒兩樣。只要天氣好,連我家旁邊公園都人滿為患。
突然想到分享一張我去米蘭的時候的照片。天氣好大家都在公園曬太陽。
一直自詡為環保人士的我(←真大言不慚),除了日前召集朋友們響應CANON全球晚上八點關燈一小時的活動(←完全舉手之勞),4月17日星期五又參加了一個跟環保有關的活動。
近年來企業間最新興的話題不是什麼紫牛什麼紅海,而是所謂的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企業社會責任,顧名思義就是企業在賺取利益的同時,對社會或自然環境有相對的責任。舉例來說,全世界最大製紙品牌金百利克拉克在台灣透過節水方案傳達環保理念與反轉社會對於製紙工廠污染的刻板印象;日本著名相機品牌SONY透過社區關懷傳達FOCUS(專注聚焦)的概念。
Timberland則是一個將CSR融入品牌概念的戶外休閒運動品牌。星期五去參加的即是他們半年舉辦一次的「地球志工日」。這樣的活動對他們來說並不陌生,該品牌早已行之有年, 每年的規劃多是淨灘、淨土、種樹等。主辦的Daphne說,以前的志工日大部分主題都是「種樹」,不過今年比較特別,是幫已經種好的樹施以有機肥,使這些樹得以更加茁壯,並為地球減碳。根據資料顯示,每棵健康的樹每年平均減碳10至20公斤,就跟維持老顧客比開發新客容易且簡單的道理一樣,幫助一顆樹成長與種植一顆樹是同樣的功德無量。
今天和朋友在公館閒晃,先去吃了台一湯圓的八寶冰,然後慢慢步行到政大書城看書。在台大對面、聯經出版社巷口,我遇到了這對賣狀元糕的夫妻。
我一直對狀元糕這個小吃很感興趣,一方面是他的名字由來。二方面是它製作工具與手法的特別;當然,也是那種樸實自然的傳統口味,總是賦予我西式甜點無法給予的感動。
之前在網路上看到一篇「88萬元世代」的報導,覺得蠻有趣的。因為好奇,稍微整理一下最近南韓人力銀行Career網站對於經濟衰退所生之人力現狀。
88萬元世代(88 만원세대)
經濟學者禹皙熏與記者的朴權一合著的《88萬元世代》, 2007年8月1日出版。雖是兩年多前出版的書,但其中創造出的新名詞「88萬元世代」卻一路為人熟知至今。這部長銷作品不僅反映了南韓近幾年經濟發展的狀況,更是一部關懷八零年代出生的年輕人(也就是台灣人常說的七年級生)。這個新名詞代表的意義是20多歲失業、待業或派遣、打工的青年族群。「88萬元」所指的就是平均月薪只有88萬韓圜,相當於2萬2000元新台幣。這樣的水準在韓國是非常低的,只要看一個數字就知道:韓國大學畢業生起薪約4萬新台幣以上(消息來源是韓國友人XD,非官方數字喔)。書中並不像台灣媒體老是一股腦的稱呼七年級生為草莓族,相反的,作者呼籲年輕人丟掉手上的托福參考書,而要學會保護自己建立柵欄,然後拿起石頭挑戰社會。這群世代的年輕人面對的經濟社會比過去的年輕人要來得艱困,因此作者鼓勵年輕世代走出自己、向外競爭。
日期:2009年3月15日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座位:1樓15排11號 (位置中間,想要仔細觀察舞者會有點吃力)
票價:套票價948元
全長90分鐘
日期:2009年3月28日
地點:國家音樂廳
座位:2樓13排10號 (位置中間偏右。算是相當不錯的位置)
票價:套票價1264元
曲目:
應邀分享在文化大學進修推廣部學習英文的心得,藉此回顧一下學習英文的方式和歷程。
記得念大學時曾被問到該如何增進英語聽說,我的答案可能讓人噴血:「去看無字幕的慾望城市。」愛看慾望城市的我拿到沒有字幕的原片,為了滿足看影集的慾望,就這樣一知半解的看下去。而當我融入那些情節時,配合演員的肢體動作,沒學過的單字也迎刃而解。
「興趣」是學語言最重要的因素。學習是要找理由的,要用盡心思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小時候四年級我開始學英文奠定了良好基礎。但一直到大學二年級以前,對於用英文溝通這件事我仍是處於「只能聊餐桌上的話題,內心話或要談論政治還真是說出不來」的掙扎。直到加入美國一個蠻有名的英語演說協會Toastmasters,多了很多上台演講和技巧訓練的機會,才「開竅」從此打開英文的話匣子。
對你來說,美好的一年是什麼?在電影「美好的一年」裡面,男主角嚐到從頂端掉下來的滋味,而在一個截然不同的環境裡體會到人生不同面向。他回憶起小時候,和最親密的家人相處時光。然後在新環境找到自我。
今晚突然想起一個朋友。
認識他是因為三年前一場盛大的校友會,前後四十年的系友全聚在一起。會後我替系刊寫了一篇「等待四十年的同學會」的文章,放在當時的部落格上,被這位學長看到了。
那真是一場奇妙的巧遇。
看完了「華嚴經之心如工畫師」,「這一夜,路易康說建築」就是我在台北藝術節買的最後一張票了。
「這一夜,路易康說建築」也是香港進念‧二十面體的作品,建築系畢業的導演胡恩威,紀念他所喜愛的建築大師路易康(Louis Kahn)所呈現的作品。
在那之前我對路易康是誰沒有一點認識,在看完戲之後也沒有想到要瞭解他。但是在寫這篇文章之前,在Google搜尋了他的生平,看著他這一生的建築作品,卻有了特別的感動。
想要紀錄這次的劇場經驗,已經好幾次了。每每都在下筆前徘徊,內心的激盪難以言喻。我從未讀過華嚴經,在那之前對於佛經一知半解,只在心煩意亂時拿心經出來讀過。其他未曾仔細研究研讀,不過對於佛經是很有興趣的。最喜歡的作家之一蔣勳,曾經用動人文字描述悉達多太子的故事,那是我第一次和佛經或是佛的故事有了連結。
我不是一個佛教徒,或可以引用香港進念二十面體導演胡恩威,在演後座談講出的一句話:「在佛教裡沒有所謂的佛教徒。」我認為修行是一種個人志業,入世的修行比出世要難,自己的修行比利他難。一人若一生成就自己的修行,萬千人不也能成就修行?
我特別喜歡開場前布幕放下投影的文字:
黑暗裡有光。既然是黑暗,怎會有光呢?
剛開始的時候,只見舞台上一面藍色的布幕。然後,是全然的黑暗。故事開始在一個中年女人的泣訴,「為什麼多年之後,我還要受這樣的苦?」
「黑暗裡有光」由智利「電影戲劇團」演出,全長90分鐘。像是電影卻又是劇場的兩者美妙結合。透過投影的方式,演員在那單一而固定的舞台上,穿越時空帶領著觀眾進入主角的內心世界。因為結合了電影的聲光效果,整場戲劇顯得更有張力,例如三個殺手在開車前往的途中,天空和路面顏色的變化,帶著觀眾一起搖搖晃晃的進入一路長程。「鏡頭」又轉眼帶我們到小女孩妮娜的家,父親、哥哥和妮娜在餐桌上的恐懼,掀開窗簾鏡頭又瞬間帶去殺手的場景。兩邊的場景互換,有時是左有時是右,觀眾好像在看一齣發生在眼前的滅門血案,距離那樣的近,卻又如此虛幻的呈獻每位主角的內心世界。
戲箱。戲箱是什麼?
戲箱是偶劇團在巡迴演出時,把家當裝在裡面的必備箱子。它承載著一個劇團的歷史與情感,走遍世界各地。
第十屆台北藝術節中的一個節目「戲箱」,把代表劇團精神的象徵物,搬到了中山堂的舞台上。
グリムス(gremz)
官方網站:http://www.gremz.com
寫網誌種大樹!
這個網誌的外掛程式,是日本環境保護組織發起的造林計畫。藉由全世界各地虛擬網路的樹苗培育,來幫助世界進行真正的造林運動。
想不到2006年下半年回顧,竟然遲到了一個多月。請大家原諒。
2006年7月
7月1日回到台灣。
2006年
對於我來說,是人生中很特別的一年。上半年在歐洲生活,下半年離開學生生活,成為一個OL。
2006年1月